"廣韻"校勘凡例拔萃

世界書局印行0203:楊家駱編,樸學叢書第二集,第三册.
廣韻校本五卷,一卷,宋陳彭年等重修.校例一卷,附録二卷.
廣韻收字與唐本韻書歸韻異同表一卷.
(memo:東豐書店店主談:
本叢書出版縁起參照のこと.
上海商務印書館の刊行は,中共に押されての撤退に間に合わなかった.
元來,周祖謨氏若年時の仕事なので,算用數字は校勘記に對應している.
原稿は世に出ていない.
戰後の初版は朱校であるが,のち 多くは 白黒になった.
1990.09.06.)


(卷頭所載 -})
校例
校書難,而校廣韻尤難,蓋廣韻,雖為韻書,實兼字書,乃古今文字:聲音:訓詁之總
匯,以吾不學誠不敢妄下雌:軽改古書,今第參校宋本以正張刻之誤,並取唐本
音韻,尋案廣韻之根據,以正宋修之紕繆而已,若宋本:唐韻均誤者,始以音理及訓詁
條例,為斷定其是非耳.
廣韻中,文字譌奪:音義乖者至多,論形體,則有字體不正:於聲義不合者,有本非
一字誤合為一者,有本為一字之譌體,誤分之為二者,有此字之或體誤屬於他字之下
者,論聲音,則有反切又音誤者,有形譌而別作一音者,有字本不誤因纂者所據之舊
音反切字有誤而別出一音者,有鈔寫錯行於聲音不合者,有字音與諧聲音系不合
而為纂集之誤者,論義訓,則有與古書不合者,有形音不誤而義訓乖繆者,有承
前代字書之誤以兩字迥別之義訓合隷於一字之下者,有同紐上下文字脱奪注釋
竄亂者,如此之類,難更僕數.今,於形體,則富其音義及隷變:草變:正俗:譌:省之例,別
考羣書以正其誤,於聲音,則求其於諧聲上之關係,是否相合,並參考隋唐以前之反
音,辨其然否,於義訓,則又從聲音:形體,旁通貫串之,並尋繹於古人文章中見用
之原意,以正其疏失,三者交互引證以説明廣韻中文字:音:訓錯綜紕繆之故.於所不知,
或心知其意而不能道其所以者,皆不具書.
校本校勘記,相補而行.凡校訂之字,既記於廣韻書眉.而校改所據,別為校勘記,説
明之.校本中所用之符號,其意義,已詳校勘記序例,今不贅敘.
凡一韻之内,現存唐本音韻所有之字而為廣韻所無者,或廣韻有而唐本無者,多
與字音有關.今格於體例,不能悉論.惟彼此收韻有異者,別草為一篇,附於書後.以研
究字書之演變者,或有取於是也.
校勘記既已寫定.別有所見,録為補遺.附梓所校諸條,校本均未登載.
           二十九年三月補識.


(卷末所載(張士俊"後跋"之後) -})
廣韻收字與唐本韻書歸韻異同表

東韻 : 敷空切.切二反. 故宮王韻,入冬韻.反.
古紅切. 故宮王韻,入冬韻.古冬反.
鍾韻 恭紐 九容切. 切二:故宮王韻:五代刻本韻書,入冬韻.駒冬反.
息恭反. 切二:故宮王韻:五代刻本韻書,入冬韻.先恭反.
樅紐 七恭切. 切二:故宮王韻:五代刻本韻書,入冬韻.七恭反.
曲恭切. 故宮王韻,入冬韻.曲恭反.
江韻 曲恭切. 故宮王韻,入冬韻..曲恭反.
支韻 呂支切. 切二:切三,入脂韻.力指反.故宮王韻,並見支:脂兩韻.
魚韻 𩺰 語居切. 敦煌王韻,入模韻.五胡反.
虞韻 芳無切. 敦煌王韻,入尤韻.薄謀反.故宮王韻,並見虞:尤兩韻.
佳韻 五佳切. 故宮王韻,入之韻.語基反.説文,大徐音,五加切.
刪韻 所姦切. 切三,入山韻.所間反.
五還切. 切三,入山韻.呉鰥反.

蕭韻 蘇彫切. 敦煌王韻,入宵韻.相焦反.
豪韻 五勞切. 敦煌王韻,入肴韻.五交反.
麻韻 初牙切. 故宮王韻,入佳韻.楚佳反.
尤韻 莫浮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侯韻.恪侯反.
侯韻 薄侯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尤韻.故宮本,父謀反.敦煌本,薄謀反.並云,又蒲溝反.
薄侯切. 故宮王韻,入尤韻.父謀反.
薄侯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厚韻.盧斗反.説文,.大徐音,薄侯切.
千侯切. 故宮王韻,入幽韻.千侯反.
添韻 香兼切. 敦煌王韻,入鹽韻..説文,,大徐,音火占反.與王韻音同.
上聲 承紙切. 故宮王韻入歌韻.得何反.
止韻 諸市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紙韻.諸氏反.
尾韻 於豈切. 故宮王韻,入止韻.於豈反.
切. 故宮王韻,入止韻.氣里反.
切. 故宮王韻,入止韻.反.
準韻 興腎切. 敦煌王韻,入隱韻.興近反.
吻韻 魚吻切. 敦煌王韻,入混韻.徂本反.
銑韻 乃殄切. 敦煌王韻,入韻.尼展反.
有韻 婦紐 房久切. 故宮王韻,入厚韻.防不反.
缶紐 房久切. 故宮王韻,入厚韻.方負反.
感韻 徂感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咸韻.士咸反.
險紐 虚檢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虚广反.
貶紐 方斂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彼檢反.
𩑳 丘檢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丘檢反.
魚檢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魚儉反.
儉紐 巨險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巨險反.
檢紐 居奄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居儼反.
奄紐 衣儉切. 故宮王韻,入广韻.應險反.
儼韻 切. 敦煌王韻,入韻.魚儉反.
士減切. 切三,入韻.自染反.
士減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檻.士檻反.

七賜切. 故宮王韻,入至韻.七四反.
志韻 式吏切. 故宮王韻,入至韻.息利反.
於記切. 故宮王韻,入未韻.於既反.敦煌王韻,在志韻.
未韻 無沸切. 故宮王韻,入隊韻.莫佩反.
模韻 五故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姥韻.五胡反.並云,又五故反.
怪韻 古拜切. 故宮王韻,入黠韻.古黠反.
古拜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及唐韻,均入夬韻.故宮王韻,古邁反.唐韻,古喝反.
𩡺 古拜切. 故宮王韻,入夬韻.古邁反.
火快切. 故宮王韻,入夬韻.下快反.
隊韻 古對切. 故宮王韻,入代韻.古礙反.
問韻 王問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入震韻.故宮本,,永燼反.敦煌本,為反.
線韻 :遍 方見切. 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及唐韻,均入霰韻.王韻,博見反.唐韻,博燕反.
嘯韻 力弔切. 故宮王韻唐韻,入笑韻.力召反.
沁韻 巨禁切. 敦煌王韻,入韻.渠飲反.
梵韻 居欠切. 故宮王韻,入嚴韻.去聲,覺欠反.敦煌王韻唐韻,在梵韻.
去劒切. 故宮王韻,入嚴韻.去聲,去劒反.敦煌王韻唐韻,在梵韻.
於劒切. 故宮王韻,入嚴韻.去聲,於劒反.敦煌王韻唐韻,在梵韻.
於劒切. 敦煌王韻,入嚴韻.去聲,於嚴反.
入聲覺韻 莫角切. 故宮王韻,入鐸韻.暮各反.
質韻 陟栗切. 敦煌王韻,入屑韻.徒結反,又知七反.
況必切.切三故宮本敦煌本王韻,音其聿反. 唐韻,入術韻.其聿反.
物韻 九勿反. 切三敦煌王韻,入質韻.其聿反.唐韻,入術韻.
没韻 古忽切. 故宮王韻,入物韻.恭屈反.
呼骨切. 切三故宮王韻入質韻.許聿反.敦煌王韻,在没韻.
黠韻 古黠切. 唐韻,入怪韻.古拜反.敦煌王韻,在黠韻.
胡八切. 唐韻,入韻.荒刮反.敦煌王韻,在黠韻.
屑韻   普蔑切. 敦煌王韻,入薛韻.普折反.
普蔑切. 切三唐韻,入薛韻.扶列反.
蒲結切. 故宮王韻,入物韻.分物反.
鐸韻 徒落切. 故宮王韻,入陌韻.伯反.
陌韻 古伯切. 刻本韻書(P.5531)入麥韻.古獲反.
古伯切. 故宮王韻,入隔韻.呼麥反.
昔韻 彼役切. 故宮王韻,入格韻.逋逆反.
錫韻 切. 故宮王韻,入隔韻.徒革反.
𥒐: 切. 敦煌王韻,入昔韻.許役反.
盍韻 苦盍切. 故宮王韻,入合韻.口荅反.
葉韻 之渉切. 故宮王韻,緝韻.枕十反.
:靨 於葉反. 切三故宮王韻唐韻,入韻.於恊反.
於葉反. 故宮王韻,入韻.於恊反.



廣韻校勘記補遺(序言)
   二十六年春余寫定盍韵校勘記五卷,心知其中不之處尚
多猶有待於後日之刪定補苴也.然終以人事遽三餘少暇,
未獲如願.惟一得之愚抑或有可取者遂卒爾問丗取愧當時.比
年家居讀書間渉音韻,乃於音韻中之音字有向所不以爲誤者
今或能辨之矣.有宿疑不解者及得師友之進益亦條達暁暢
渙然冰釋焉.日有所得即隨手札記,久之,成數十條總爲一篇,
名曰補遺所以補前作之疏闕云爾.民國二十八年花朝.
(今省本文)
二十六年
中華書局本,改書,"一九三七年".
民國二十八年花朝
中華書局本,書,"一九三九年二月,祖謨記於北京".
此文亦載於廣韻校勘記之後
(此後,有"廣韻校勘記刋誤表"五葉)



世界書局印行0306,
廣韻校勘記五卷,補遺一卷,
序言一卷,校例一卷,
廣韻跋尾二種一卷.

(卷首所載 -})
     序 言     
  廣韻一書有詳注本及略注本兩種。詳注本爲宋陳彭年等原著,
略注本則爲元人據宋本刪削而成者。明人所見多爲略注本,詳注本
流傳甚少。至初,張士俊乃據汲古閣氏所藏宋本及徐元文所藏
宋本校訂重雕,廣韻原書面目始爲世人所知。其後曹寅亦曾據宋本
雕板,但行款與宋本不同。曹刻印本較少,故不若張刻流傳之廣。
  惟張氏刻書頗好點竄,顧千里嘗疑其所刻廣韻亦有改,但以
不見徐元文所藏宋本,未敢斷言。及至末,楊守敬於日本獲得宋
本,與張氏所據宋本刊工姓名相同,取與張刻相校,頗有不同,乃
知張氏確有校改。楊氏日本訪書志云:「原本謬譌不少,張氏校改
撲塵之功誠不可沒。然亦有本不誤而以爲誤者,有顯然訛誤而未校
出者,有宜存而徑改者。」是張氏所改亦不完全確當。爾後黎庶昌
又以楊守敬所得宋本廣韻刻入叢書之中。本擬全據宋本,不加校
改,但雕板之時黎氏復據張本刊正,改之處頗多。宋本與張本不
同者,從原本者十之二,從張本者十之八。原本不誤因校改而誤者
亦復不少。故廣韻一書始終缺一完善之刻本。宋本面目惟有憑藉黎
刻所附校札始得窺其大略。
  邇來古本秘笈流傳較廣。去年得見傅氏雙鑑樓及日本金澤文庫
所藏北宋監本廣韻照片,又見涵芬樓所藏景寫南宋監本。北宋監本
與南宋監本刊工姓名不同,文字亦略有出入。涵芬樓所藏景寫南宋
監本與黎氏校札所言宋本相同,與張氏澤存堂本亦極相近,由是始
知張黎兩本所據同爲南宋監本。因以澤存堂初印本爲底本,參照各
本,以復宋本之舊。其後復取四部叢刊景印南宋巾箱本、曹刻楝亭
五種
本、黎刻叢書覆元泰定本以及顧炎武翻刻明經廠略注本,
校其異同。苟有可采,悉加擇録。進而博考羣書,並參考今日所見
唐本韻書,以正宋人重修之失。最後寫爲底本,並撰述校勘記
卷,附於校本之後,以便尋案。
  考廣韻之作乃據唐本切韻纂録而成,
刊正,其中錯亂乖謬之處尚多。就全書體制而言,則有以下數端:
一曰體制不一。例如反切依例當列於本字訓釋之末,而間有列於訓
釋之前者;注文所出又音稱「又某某二切」,間有作「又某切又某
切」者。張本雖依例校改,亦未能盡。二曰有誤。韻書初製,
本依音字,取便尋覧。毎字之下,僅訓釋而已。及
,乃詳姓氏,解名物,援引憑據,注文漸繁。後來作者,務求詳
備,倉卒寫就,難免譌誤。廣韻因承唐本之舊,遂亦以譌傳譌。如
韻左字下謂觸龍爲秦人,侯韻侯字下謂侯複姓豎侯是也。三曰
誤記書名。如虞韻下引通俗文誤爲風俗通,遇韻芋下引廣志誤爲
廣雅是也。四曰引書割裂。如引釋名山海經等書毎毎節取改易,
甚至文義不全,難以理解。五曰抄撮古書全與字義無關。如號韻旄
下「狗足旄毛」乃爾雅釋獸文,魚韻下「耳之傑」乃左思魏都
文,皆非「旄」、「」義訓,引猶不引。如此之類,自唐韻
然。校記中間亦注明,用疑惑。其無礙文義者,則不復一一考
證,以免繁瑣。
  至於書中文字譌奪音義錯亂者尤多。論形體,則有字體不正,
於音義不合者;有本非一字,誤合爲一者;有本爲一字之譌體,誤
分之爲二者;有此字之或體誤屬於他字之下者。論聲音,則有反切
又音譌誤者;有形譌而別作一音者;有字本不誤,因纂者所據之舊
音反切文字有誤而別出一音者;有抄寫錯行,於音不合者;有字音
與諧聲偏旁不合而爲纂集而之誤者。論義訓,則有與古書不合者;有
形音不誤,而義訓乖謬者;有承前代字書之誤,以兩字之義合併於;
一字之下者;有同紐之内上下文字脱奪,以致注釋相亂者。今於形
體則審其音義及隷變草變正譌之例,別考字書,以正其誤。於聲音
則辨別諧聲,並參考隋唐以前之反切定其然否。於義訓則根據聲音
形體交相證發,並尋繹古書之訓釋,以正其疏失。凡有校改,皆標
記書上。非有確證,不敢妄下雌
  昔讀丕烈藏書題識,知段玉裁廣韻校本。近得見王國維
丕烈過録之段校本,書中訂正廣韻之誤字極多。王氏亦嘗以宋
巾箱本校澤存堂本,後又以切韻唐韻通勘廣韻,標出二家原
有之字。趙斐雲先生復重校一過,益以故宮博物院所藏王仁煦刊謬
補缺切韻
,朱墨琳琅,用力甚勤。今得綜覈各本踵事校讎者,實得
前輩之啓發。但廣韻雖爲韻書,實兼字書之用,乃唐以前文字訓詁
之總匯,欲一一校訂無誤,亦非易事。惟期引證翔實,便於應用
而已。於所不知,則闕而不論。校勘時復承斐雲先生懇切指示,並
惠借資料;受益實多。今略陳旨趣,惟覽者詳焉。
中華書局本,附此序言于校本之前.
(五曰・・・)「狗足旄毛」
以爲即有【(此是,彼)「狗足旄毛」之旄也】之義.
云非義訓者,蓋因觀字與訓爲等號對象,
而"(是)B"之類,親像失落去其正規連鎖.
"校記中間亦注明",或可細審補疏其義.
    此蓋"其無礙文義者,則不復一一考證,以免繁瑣"者.
    cf: "a" "a+b", but for example,
  • A,(時)亦云AB.
  • A,是AB之A.
  • 用A,有AB之語.
  • 知A,(達者)聽AB可也.
  • A,AB之亦謂.
  • A,讀AB(可)用此音.
  • A,讀AB確實用此音.
  • A,讀AB則可能想起AB云云,A義或在于彼也.
  • All A_s are for on the Letter langue, so we can use the AB to the another remembering tag_s or hints for us.

     校 例     
一、 本書以張士俊澤存堂本廣韻爲底本,據氏雙鑑樓及日本金澤
文庫所藏北宋刻本、涵芬樓所藏景宋寫本、涵芬樓覆印宋刊巾
箱本、黎刻叢書本、曹刻楝亭五種本、校讎異同、以訂正
刻之誤。
二、 廣韻舊有略注本,多刻於元明兩代,其中文字亦足與詳本互
證。今參校叢書中元泰定本及顧炎武翻刻明經廠本,
凡有可取,皆列入校勘記
三、 廣韻據唐本韻書修輯而成,審核不,頗有譌誤。今取殘存之
唐人韻書考案訂正之。本書參考之唐人韻書殘本凡二十種。
内保存
者,有斧舊藏之唐韻殘卷(簡稱唐韻),故宮博
物院所藏之王仁刊謬補缺切韻(簡稱故宮王韻)及卞永譽
古堂書畫彙考
明項子京藏唐韻序(簡稱卞唐韻序)三
種。國外收藏者,有英國倫敦博物院所藏得自敦煌之切韻殘卷
三種(簡稱切一切二切三)。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得自
敦煌之王仁刊謬補缺切韻(簡稱敦煌王韻),
四、 校勘記依據氏澤存堂原刻本而作,毎葉有校語者皆分別標明
數字,讀者可就原書葉次依數字檢校勘記。
五、 丕烈所臨段玉裁校本廣韻,改正譌字甚多。氏校語,今皆
采入。校有未舉證據者,今略爲補充,以便參考。
六、 凡張刻本文字確知爲誤字者,於字旁用×號標出,別記正字
於書上。衍文亦用×號表明,於書上明記某字當。其有
處以號識之,記當補之字於書上。
七、 廣韻中一字有兩音者皆按音分載兩處。但亦有此處注文注明又
音而彼處不見其字者,今皆於校勘記中指出。惟廣韻注中所記
又音,或因承舊本,或出自宋人補,聲韻不合在所難免。毎
有不見於又音所指之韻,而見於鄰近之韻者。但所見者是否
所指,尚在疑似之間。今亦指出,以便尋案。
八、 廣韻字下注有又音,該字未曾互見者,除上分所言疑似之類不
論外,均於缺載處補出,但列於一紐之末。爲免與原書相混,
僅記於書上,而補處以號識之。若當見之處無此一紐者,則
記於韻末,以號識之。如此,廣韻全書所出之字音皆已具
備。凡字下注有又音,該字未曾互見,而本書已補者,均於
注文又音旁以號識之。
九、 廣韻注中所記又音某、某、王肅音某、何承天
某、顏師古又音某等與互注之又音不同,使未曾互見,亦不
補。
十、 氏雙鑑樓所藏宋本廣韻存上平、上、去三卷,校勘記中簡
宋本。日本金澤文庫所藏宋本廣韻五卷,簡稱日本宋
。涵芬樓所藏景宋寫本,簡稱景宋本四部叢刊覆印宋刊巾
箱本,簡稱巾箱本叢書所據之宋本(氏校札中
所稱宋本),今稱氏所據本氏古叢書本,簡稱
楝亭五種本,簡稱楝亭本叢書覆元泰定本,
簡稱元泰定本翻明經廠本,簡稱明本
 
傅氏雙鑑樓所藏宋本・・・簡稱宋本:日本金澤文庫所藏宋本・・・簡稱日本宋本
依據 朴現圭:朴貞玉『廣韵板本考』一書(第166頁)、
此雙鑑樓及金澤文庫所藏實是宋紹興間浙江本.
校本後附"廣韻校勘記刋誤表"首列、
卷數 葉數 行數 誤    正
序  一  四  重覩於正 重見於世
      二  至夫   若夫
此本不見.
表所載而本文既改之處亦多,而不盡全.
誤寫而不出于表者,間有之.
蓋,本書非是周氏原本景印,
是經第三者鈔寫:増改者矣.



(廣韻校勘記之後-})
廣韻校勘記補遺(序言)
一九三七年寫定廣韻校勘記五卷,心知其中不
多,尚有得於後日之刪定補苴也。然終以人事遽未得如願。
惟一得之愚,抑或有可取者,遂卒爾問世,以供讀廣韻者參考。比
年家居讀書,間渉音韻,乃於廣韻中之音字有向所不以爲誤者,
今或能辨之矣。有宿疑不解者,及得師友之進益,亦條達曉暢,
渙然冰釋焉。日有所得,即随手札記,久之,成數十條,總爲一篇,
名曰補遺,所以補前作之疏闕云爾。*
(今省本文)
此又影於校本後附"廣韻收字與唐本韻書歸韻異同表"之次
而云"二十六年春"

中華書局本並不然.
中華書局本,"云爾"下有"一九三九年二月祖謨記/於北京"之句.
按于校本後附之影,却云"民國二十八年花朝".
竊謂,此花朝之"朝",與二月之"月"字,共隣"總爲"之間,
則恐原爲"民國二十八年花朝周祖謨記/於北京"歟.
又,首云"春"者,筆勢合下文.紀年存疑矣.



廣韻跋尾二種

一 宋修廣韻書後

  韻書之興,論者以爲始於魏李登聲類
其書本以五聲命字,各以類從,初未嘗分立韻部,辨明四聲也。
逮北齊陽休之四聲韻 略分韻隸字,科別四聲,(見文鏡秘府論劉善經四聲論。)韻書之體制始趨密。
其後李季杜臺卿等相繼有作,體例蓋同。
然諸家音有楚夏,韻有譌 切,陸法言乃整齊衆制,合融南北,取擇審,定爲切韻
制作之士,咸有所取則矣。
乃乎唐代,書大行,學者繼踵而作者衆。
今之所知,竟不啻十數家也。
其中韻紐反切,固有更張;而形體義訓,亦駸駸廣。
卷帙富,紕繆自多。
沿及宋代,陳彭年丘雍等 方總輯唐人諸作,讎校而損之,纂爲廣韻一書,使前代遺文不致廢,後世晩學,所實多。
廣韻之作,意在登舊文,整飭衆本, 若云刋正校改之功,猶未宏肆,是以書中音字駁譌衍者,比比可數。
蓋舊本叢雜,披檢爲勞,若使研覈盡,亦云難矣。
今詳勘其 書,因發數端,以供用此書者參考。
  論其形體,則有字體不正,乖於聲義者。
如宵韻之,當作[巾喬]麌韻之[之繞艸丙],當作[艸匚丙]合韻之𠩧,當作洽韻之[竹之繞聿],當作
又宵 韻之𢋇,當作𤺃,從聲;豪韻之,當作𥢐,從禾聲;止韻之,當作[艸丿冠田冠廾],從聲。是皆因承唐人之俗寫譌體,而未改正者。 此其
又有本非一字,誤合爲一者。
如脂韻匹夷切紕,欲壞也。[糸陛無阜],二同。
當作[比攴]@??????破也,與紕非一字。
鹽韻七廉切 臉,臉𦞦也。,上同。玉篇臉,七廉切;,初減切,是臉非一字。
願韻芳万切𨠒,一宿酒。𡗹,上同。𡗹玉篇上大也,與𨠒 非一字。(上同上次之誤)
質韻卑吉切,胡服蔽膝。,上同。案,佩刀上也,見,與非一字。
若是者形義不合,不容混同此其 也。
又有本爲一字,誤分爲二者。
如魚韻渠紐方言云:杷,宋魏之間謂之渠之譌體,方言本作渠也。
麌韻其 倶切,脯名。𠣪之譌體,不當別出。
有韻女久切玉篇云:鹿豆也。𦱙𦱙實。亦作玉篇𦱙一字。 (爾雅釋草字作)
韻衣儉切[旗内無其],掩也。𣄉,掩光。(光字誤)[旗内無其]𣄉同爲𣃳𣃳字之誤,廣雅[旗内無其],率也。此訓掩覆之掩,義正相得。如是者音義 無別,又未可分之爲二矣。此其
  論其聲音,則有形譌而音譌者。
如先韻𤜼,獸似豹而少文。崇玄切。𤜼字之誤,音之若切,山海經西山經 𠨿陽之山音之藥反相合。(玉篇音同)
此字譌爲,遂衍出崇玄一音,不可徴信。
歌韻得何切𦰿,姓也。漢有𦰿宗。,上同。𦰿 字之誤,登韻歩萌切字作漢書王尊傳本作蘇林音朋,晉灼音倍,均無得何一音。此蓋字譌作𠌅𠌅譌作𦰿,字從多,而音亦 同多矣。
麻韻,礪石也。胡加切。字之誤,見換韻,此誤從,而音胡加切非也。
登韻[艸冂人夊]@??????,穢也。武登切。[艸冂人夊]@??????𦲯字 之誤,𦲯韻亡劔切,云:草木無蔓也。廣雅釋詁𦲯也。(曹憲音亡咸反)
此蓋𦲯譌作[艸ク冂人夊]@??????,由[艸ク冂人夊]譌作[艸冂人夊]@??????,遂有武登一音。
餘如東韻之, 爲字之譌,見桓韻;歌韻之,爲字之譌,韻;旨韻之𤜝,爲字之譌,見尤韻;養韻之𣓈字之譌,見桓韻; 暮韻之𥰻,爲字之譌,見緩韻;遇韻之[巵甫寸]@??????,爲[巵專]字之譌,𡭐韻;字誤音誤,均宜刋削。此其也。
至於反切誤字,尤難一二 數。如豐、、脂、推、葵、尸、[山冠罪][{臼下開}抱腦無月巛+禺]、齎、、夬、、眞、密、芬、訖、、照、衍、[竹別]、沈、[斬面]、囃、儼、凡、等紐反語,並有誤字,是其著 者矣。此其
又有收字取音乖殊甚者。如諄韻之[走繞臣又],當入眞韻;諄韻之,當入軫韻;果韻之,當入韻;線韻之,當入 霰韻;是其例也。
又如宵韻起切之收橇字,侯韻落侯切之收字,凡韻匹凡切之收[八兮欠]字,小韻以沼切之收字,子小切之收字, 有韻除柳切之收字,霽韻奴計切之收[心詈]字,(原譌作[心罵])考案舊籍,音有未合。推其致誤之由,則或爲錯簡,或爲鈔納舊音,倉卒誤記。此其
  進而論其義訓則有上下二字相連,奪下字,其注遂竄屬於上者。如桓韻薄官切[般糸],番和縣名,在涼州。集韻[般糸],小也。 此云「番和縣名」當本爲番字之注,[般糸]注釋及正字番字,故番字注誤繋於[般糸]下也。
馬韻胡瓦切[戈訊一無言],大口,又聲。曰:踝 也。
案敦煌本王仁刋謬補缺切韻[戈訊一無言]踝,別有[口果瓦]字訓大口。集韻[口果瓦]大口曰[口果瓦][戈訊一無言][口果瓦]字,而大口之義誤入[戈訊一無言]下也。
勘韻丁,冠近前。集韻訓馬睡皃,別有字訓冠俯前。注文及正文字,而字注誤隸於下矣。如此者,傳寫 滋譌,卒不易辨,承學之士,能勿惑乎。此其
又有形音不誤,而義訓錯亂者。如魂韻戸昆切[馬軍][馬軍]野馬。案[馬軍]爲獸名,山海經 北山經野馬字本從單作尤韻所鳩切[金宀火又],馬金耳爾雅釋器:刻鏤物爲[金宀火又]此注亦當有誤。馬金耳字本從[一火又](見范韻) 曷韻古達切屑,葛廣雅云:苑童,寄生葛也。案寄生葛乃寄生蔦之誤,見廣雅釋木爾雅釋木注。此又不辨形體之疑似,因而 錯置其義訓者,尤不可不正也。此其
今紬繹全篇,略舉其例,以爲讀廣韻者之一助。
研覃思,則齟齬尤多。余別有廣韻校勘 記一書(民國五十年夏世界書局出版),學者可以參證焉。

跋張氏澤存堂本廣韻

  今日所見宋本廣韻
日本金澤文庫所藏北宋監本,
涵芬樓所藏景寫南宋監本,
涵芬樓所印宋刋巾箱本。
兩監本刋工 姓氏畢異,文字相背者無多。
惟北宋本諫韻紐作臥車又寢車亦/七諫切五.木棧道又/士限切.羊相間也.三字,
南宋本作「○臥車又寢車亦作/士諫切五.羊相/間也.木棧道又/士限切. 虎淺毛又/士限切[谷戔]谷在/上艾[虫戔][虫戔]/虫名./患切一.訟也女/患切一.[麥戔]但此從麥繞穀麥/[麥戔]但此從麥繞也.」三紐,[谷戔][虫戔][麥戔]但此從麥繞六字,不相符也。(案紐,[麥戔]但此從麥繞紐,並非。
宋刋巾箱本作嚴州,是雕於 宣和以後明矣。(王靜安)此本譌謬較少,如上所述諫韻紐下此本作「削木器初鴈切/又初限切三.[麥戔]但此從麥繞穀麥/[麥戔]但此從麥繞也.羊相/間也.[麥戔]但此從麥繞二字均列於下,音初鴈切,唐韻次第合,足以是正監本之誤;而監本奪正文處,此本亦率已訂正,如脂韻之蒸韻之韻之祭韻之勁韻之娉皆是。
故宋刻之中,當以巾箱本爲最善。
  及乎元明兩代,監本堙替日久,行世者惟略本廣韻耳。
代崇尚字學,重刋宋本廣韻者凡二家:張士俊澤存堂本五種,曰黎庶昌叢書本。
二者均據南宋監本雕刻,而雕刻最稱善。惟前人刻書,毎喜改字,若氏者尤不能免。(顧千里思適齋集言之詳)
廣韻一書之譌 字其所改正者固多,但原本未必誤而以爲誤,率爾更革,則不免鹵莽滅裂之譏矣。如模韻烏下「小爾雅」易作「爾雅」,韻旌下「爾雅曰注旄首曰旌」易爲「爾雅注云旄首曰旌」,韻寸下,「苑」易爲「文」,支韻[革攜無手]下,「鞍鞘」義本廣雅,而易爲「鞍[革攜無手]」,尤韻蹂下「踐穀」,義見通俗文(玄應一切經音義通俗文曰踐穀曰蹂)而易爲「踐蹂」,腫韻下「稻[禾絹無糸]」,[禾絹無糸]者,麥莖也,見文,而易爲「稻[禾茸]」,沒韻[耒突]下「耕禾間也」,義見玉 篇,而易爲「耕禾開也」;此皆原本不誤而改誤者。
又如御韻[者虫虫]下云:「蟲名。爾雅云:醜罅剖母背而生。或作[者虫虫]。」案此云「或作 [者虫虫]」者,謂爾雅字,本或作[者虫虫],故出[者虫虫]字也。氏改注文[者虫虫]字爲[者虫],則直以爲[者虫虫]字之或體矣。
又覺韻下云:「俗作[嶽鳥]」。案此俗作 [嶽鳥]者,謂[嶽鳥]字上本從獄,俗寫從嶽矣。刻改[嶽鳥][獄隹],則非之俗體,而爲之或體矣。是又不審文義之過也。
  類是操切,乃更有妄者:如虞韻,足止也。止當是上字之誤,儀禮士喪禮注:附,足上也,是其證,氏校改作足趾。
志韻 ,任視。任當是住字之誤,方言(卷七)郭注;謂住視也,是其證,刻作直視。
願韻[算攴]又万切,又當作叉,而刻作芳。
過韻[糸羸],不 訓也。訓當是字之誤,原本玉篇文云:不也,是其證,而張刻作細。
[算刀]又又切,下又字當作叉,而刻作之。如是者 原本固誤,而氏不推求所以致誤之由,但見其於義未安,遂隨手易之,殊與原書不合。與其貽誤學者,孰若因仍其舊之爲愈也。
甚又訓釋而非原本所有者,借令不誤,於義終無所取如紙韻[艸役]「北燕謂之[艸役]」,御韻據下「持也」,曷韻「短喙犬」,末韻「高丈許,大葉,莖中有,正白」,均不見於宋本,而以意爲之者。
  今謹以四事,以質於世之讀此書者。
至如氏重刋宋槧,自當全仍其舊,無事損。惜無眞知灼見,爲本所蔽,據之以改宋本,其去原槧,固又遠矣。
(此二跋,中華書局本所無).

[ Index ]